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留言反馈
医疗简讯
8毫米“钥匙孔”里治愈“腰突”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8-06-15 10:01:24     浏览 :

日前,45岁的潘先生因患腰椎间盘突出7年,在多家医院保守治疗没见好转,担心开大刀的他,6月4日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外科一区做了“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医生运用先进的椎间孔镜设备仅用1个多小时就为他全部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而皮肤切口仅8毫米,相当于一条钥匙的孔,术后当天可下地行走,术后第二天可以康复出院。

潘先生是一位外地患者,从事重体力活工作。7年前因反复腰痛被诊断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后来他曾在当地医院做过推拿、针灸、牵引等保守治疗,情况虽然好转,但是腰背部及左下肢还是会反复出现放射痛及麻木的情况,久坐、多走、活动多后疼痛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严重。多年前住院听闻当地医生说要开刀治疗,怕带来很大的创伤,所以一直忍受着疼痛。直到听朋友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有先进的椎间孔镜设备,可以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6月初特意从外地来到该医院,随后住进骨外科一区病房。

  经术前准备,6月4日的上午,由骨科副主任医师梁柱德,主治医师潘式新、李国栋组成的手术团队为病人做了“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在局部麻醉下,在其皮肤处切开一个8毫米的小口,通过专用的扩张钻和相应的工具和仪器,逐渐扩大椎间孔,在内窥镜下解除神经压迫,术中患者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地与医生保持交流,实时有效更好地开展手术。手术时长仅用了1个多小时。

  主治医师潘式新介绍,内镜出现之前临床上广泛运用开放手术进行椎间盘手术,但传统办法需要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增加麻醉风险,特别针对一些麻醉耐受较差的患者丧失了解决椎间盘突出的机会,同时创面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康复时间久,甚至需要破坏腰椎的骨性结构,导致不稳,需要上腰椎螺钉固定,有的患者出现腰背部慢性疼痛等。微创技术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难题,同时简单有效的处理办法还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势很多:1.手术在局麻下完成,术中能与病人互动,避免了麻醉的风险,不易伤及神经和血管。2.手术从椎间孔或者椎板间隙入路,对脊柱骨性结构干扰较少,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3.患者皮肤切口约8-10mm,创伤极小,创面不愈合、出血、感染、坏死等出现的几率很低;4.无缝线,伤疤小,符合美学观点。5.手术的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可以下地活动,大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6.减轻术后疼痛,解决术后大小便困难,护理简单,减轻术后患者伤口疼痛、麻醉反应,减少卧床时间,早起开展功能锻炼等。

据悉,椎间孔镜适用于胸、腰椎节段,几乎所有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无需“开膛破肚”,只需在患者腰侧安全三角、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开一个8-10毫米“钥匙孔”大小的手术切口,这就要求“操刀”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侧后路椎间孔区域的解剖知识和临床手术操作经验。(张琼之)

图片1.jpg

由骨科副主任医师梁柱德,主治医师潘式新、李国栋组成的手术团队

为病人做了“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